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干部論壇

王憲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力爭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2年12月07日14: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這次省委理論中心組集中三天半時間,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非常重要,收獲很大。對於我們全面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裝頭腦、推動各項工作、促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高舉旗幟、堅定道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通過出席黨的十八大,認真學習研讀《報告》,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我感到,《報告》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體現了理論上的系統性、思想上的深邃性、政治上的堅定性,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體現了全黨的意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意願,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我越學越感到倍受鼓舞,越學越感到責任重大,越學越感到充滿信心。下面,我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問題,談一談學習體會。

一、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和《禮記》中,對“小康”社會做了描述,是與“大同”社會相適應的一種理想社會。現在我們黨提出的“小康社會”,是鄧小平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疇,是小平同志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結合的思想結晶和理論創造。1979年12月,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用“小康”和“小康之家”來描述中國的“四個現代化”。1986年,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所謂小康社會,就是雖不富裕,但日子好過”,對小康的含義進行了具體解釋。此后,建設小康社會就成了我們黨的階段性奮斗目標,黨的十二大以后的歷次黨的代表大會都做了專門闡述,內容不斷豐富。十八大又一次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要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我理解,有以下五個鮮明特點:

一是保持連續性。發展目標是長期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長期性的總體目標,也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任務。從最初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實現人均GDP達到800美元的小康,到黨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並作為主要奮斗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標志﹔從“解決溫飽”到“更加寬裕”﹔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表明我們黨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