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干部論壇

全面提升質監能力素質 努力為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

——訪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鐵網
2013年01月18日11:12   來源:內蒙古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近日,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鐵網就質監部門如何以十八大報告為指導,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質量工作,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十八大報告對質量工作有哪些要求?

張鐵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全面進步的綜合性目標,其中重要標志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是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

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黨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機遇,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真正形成萬眾一心、團結拼搏建小康的局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必須把加強質量工作、深入貫徹《質量發展綱要》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來。質量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質量問題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形象。

當前,我國質量發展的基礎還很薄弱,質量水平的提高滯后於經濟發展,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和數量,忽視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象依然存在。為此,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在數量增長較快的同時,質量卻未同步提升。制造業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出口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為切入點,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增強“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實現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

質量與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加強質量工作是民心所向、民生所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質量安全的需求越來越高,企盼衣食住行都有質量保証。重視質量就是重視民生,管住了質量就贏得了民心。

質監部門作為質量工作的主管部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履行職責,把好產品質量關,責任重大。如何以十八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