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不能隨便“翻燒餅”(思想縱橫)

陳 林

2025年09月05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政貴有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不能隨便‘翻燒餅’”。比如,關於脫貧摘帽怎麼“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不能亂翻燒餅、不能動輒換了頻道”﹔關於如何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政策舉措出台之前必須經過反復論証和科學評估,力求切合實際、行之有效、行之久遠,不能隨便‘翻燒餅’”﹔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制定規劃要同現有規劃相銜接,保持工作連續性,不能‘翻燒餅’”﹔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積極穩妥推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現實工作中,一些地方隨便“翻燒餅”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干部熱衷“拍腦袋決策”,不調研、不論証、不評估,想一出是一出,缺少長遠規劃和前瞻性思考,導致“朝令夕改”﹔有的搞政績沖動,不屑於做基礎性工作,好高騖遠,一味地大干、蠻干、瞎折騰,追求眼球經濟、短期收益﹔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換一任領導就兜底翻﹔還有的甚至誤認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今天提一個新口號,明天出台一項新規定,搞得人心惶惶。審視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部分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權力觀扭曲、責任心缺失。

  隨便“翻燒餅”實際上是“個人秀場”,對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毫無助益。推進一項工作,如果方向已經確定了,就不能沉溺於短暫的“熱乎勁兒”,倘若缺少扭住目標不放鬆的韌勁、缺少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動輒“翻燒餅”“刷新牆”“換頻道”,就會導致目標偏向、任務脫節、政策斷檔、舉措落空。朝令夕改的后果,隻會留下爛攤子,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最終損害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貽誤發展良機。

  “翻燒餅”翻不出真業績,更翻不出好口碑。看准了就堅定不移地抓落實,是領導干部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山西右玉縣領導班子靠著一股子“擰勁兒”,一任連著一任干,一棵樹接著一棵樹栽,將“不毛之地”變為生態綠洲,熔鑄成久久為功的“右玉精神”﹔谷文昌率領福建東山縣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接續努力,書寫了東山島從漫天黃沙到萬畝林海的綠色傳奇,被當地百姓尊稱為“谷公”……事實証明,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符合實際、契合人民願望的,只要一茬一茬接著干,干出來的都是實績,群眾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領導干部必須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心懷“國之大者”,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謀劃和推動工作,始終保持一顆公心、進取心、責任心,決不圖一時之名搞標新立異的面子工程,決不爭一事之功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踏踏實實真干事、沉下心來干真事,把“責任田”變成“希望田”“豐收田”,讓群眾實實在在得到好處。

  干出真業績,離不開扎扎實實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領導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推動鷺島華麗蝶變。當年,一場征文活動“2000年——我心目中的廈門”在《廈門日報》展開,公開征集對這一發展戰略的意見,引發全市大討論。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確保了這一發展戰略的有效性、可行性。領導干部在定規劃、作決策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深入調查研究、多方對比論証,到基層找辦法、敞開大門搞決策,廣泛集中民智、集聚民意,更好地確立施政方向、校正工作方位,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當然,再周密的規劃也要在實踐中檢驗。不隨便“翻燒餅”並不意味著在實際中發現了偏差也不作調整。一味機械執行,那也是做不好工作的。要把握目標與現實、當前與長遠、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把全面完整准確理解規劃意圖與創造性執行、高水平落實有機結合起來,最終把一項項改革舉措、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到實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5日 09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