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李富春與第一個五年計劃

2025年10月14日08:2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一五”計劃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底子薄,基礎差”,表現為,一是缺乏對經濟技術基本情況和基礎數據的了解和掌握,無法給項目設計提供完整的數據資料﹔二是過去地質勘探工作非常薄弱,對全國資源情況缺乏調查﹔三是尤其缺乏技術和管理人才,所以設計能力、施工組織能力和生產管理能力嚴重不足等等。在計劃的執行和實施的過程中,李富春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在“一五”計劃的編制和實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全力以赴參與“一五”計劃建設項目的選址工作

第一個五年計劃雖然是1955年在全國人大會上最后通過的,但是許多建設任務從1953年之前就開始實施了。實際156個項目的建設時間跨度從1950年到1969年,歷時19年。此外“一五”計劃共安排限額以上大中型建設項目694個,實際開工的多達921個,156個蘇援項目只是其中的重點和骨干。

1953年,李富春從蘇聯回國后,就開始組織落實這些項目的審批和建設工作。所以是一面建設,一面編制計劃。李富春作為總負責人,克服了上述一系列困難,全力以赴爭取建設好這些項目。從審查設計任務書,到選擇廠址、編制設計、組織施工、設備分交,他都親自過問。每個項目都經他主持討論,做出決定……在156個項目中的許多建設工程,有的安排在東北、華北,有的部署在洛陽、西安、蘭州這一線。

李富春在工作中十分重視各種因素(包括地理、氣候、地質、交通運輸以及社會生活設施等)的綜合考慮,從而保証了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証了這些由蘇聯援建的企業布局的合理性。在審批項目的建設計劃時,李富春從來是一絲不苟。原國家計委委員兼國家計委國民經濟計劃綜合局局長吳俊揚回憶,“對這些項目的建設規模、投資概算、產品方案、協作關系等都要多方面地聽取和考慮有關領導同志和專家的意見,對一些不清楚的問題,哪怕是一個細小的技術問題,他也要弄個明白……”

做好綜合平衡,分清輕重緩急,抓住工作重點

當年國家經濟百廢待興,要建設這麼多大項目,這對每年財政總收入隻有200多億元的新中國來說,十分困難。“一五”期間,經濟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內部積累取得的,其中國家財政收入共1354.9億元,而當時國外貸款隻有36.4億元,外債僅佔總收入的2.7%。如何用好這些寶貴資金,成為“一五”時期經濟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為此李富春多次強調要做好綜合平衡,在項目安排上要分清輕重緩急,分期分批建設,攤子不能一下子鋪得太大,要與中國綜合國力相適應。

在安排重大建設項目過程中,按照以有限的資金和力量首先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提高工業生產能力的項目建設的原則﹔按照合理利用現有工業基礎,充分發揮現有企業潛力的原則,去組織投資和建設。例如,在李富春直接領導下,集中力量優先抓了鞍山鋼鐵廠的恢復和擴大生產能力。這期間用於鞍鋼的大規模改擴建的投資高達15.5億元,佔同期鋼鐵工業實際基建投資總額29.6億元的52%。結果我國鋼鐵產量增長很快,在1952年135萬噸的基礎上,到1957年已達到535萬噸。這樣做集中使用了資金,縮短了建設工期,加快了生產能力的形成,從而大大提高了投資效率。

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好計劃工作

“一五”時期新中國的基本經濟結構與后來有較大的不同,主要是1956年以前,國家還沒有進行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使在后來也還存在許多公私合營的成分。

李富春根據國家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所有制結構等因素,對計劃工作分別提出了不同要求,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他領導國家計委制定的《關於編制經濟年度計劃暫行辦法》中,就做了這樣的規定(略述):“三、對於不同的經濟成分應有不同的計劃。國營經濟,實行直接計劃,其他經濟成分,實行間接計劃。……四、對於不同經濟成分、不同規模的企事業和不同工作水平的部門,編制計劃應有不同的要求。……五、中央主管部和地區兩個編制計劃的系統,各有側重。……”這些規定比較符合當時的國情,體現了計劃管理的嚴肅性和靈活性,保障了“一五”計劃的順利執行。

李富春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特別體現在1955年1月國家計委創辦的《計劃經濟》創刊號上,李富春發表了《努力做到計劃工作反映客觀實際》一文。這不但是他做好“一五”計劃的指導思想,更是他后半生中做好計劃工作的理想和追求。

注重計劃實施過程中節約和節省

節約和節省是李富春在經濟工作中深刻在骨子裡的理念,是他一生的優秀品質。李富春在他一生的經濟工作中,多次就節約問題制定政策,作出指示或發表講話,這些都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贊同。

在“一五”期間,針對蘇聯援助的一些設計和建設標准,李富春要求從我國國情出發,大幅度降低非生產性項目的標准,盡可能節約資金用到生產建設上。例如“當時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講排場、擺闊氣的現象,最有名的就是有的政府機關修建‘大屋頂’的辦公大樓,和一些建筑物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美觀。他制止了正在施工中的國家計委大樓的‘大屋頂’,取消了尚未開工的另外兩座大樓的蓋‘大屋頂’計劃,同時批評了海軍大樓的建筑。剎‘大屋頂’之風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全力支持。”

重視專業人才,注重學習

落后的舊中國本來就嚴重缺乏現代經濟建設和管理的專業人才,革命隊伍又面臨從打仗向經濟建設的轉變,實行計劃經濟是新中國的一項嶄新工作,這都需要各級干部重新學習。李富春希望盡快提高計劃工作干部的專業素質,因此他“要求計劃工作人員必須努力學習”。

在訪蘇期間,李富春通過蘇聯國家計委,組織了多位著名經濟學家,來給中國代表團成員講授計劃經濟的知識和理論,一共講了十幾次課,每次四五個小時。李富春親自參加聽課。在他的帶動下,大家對這次學習的積極性極高,收獲極大。后來在他的領導下,國家計委機關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干部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都有了明顯提高。

1953年3月,李富春在給毛澤東的一封信中還談到自己的體會:“行年五十才抓了八個字:努力學習,專搞一行!”可以感到李富春對學習計劃經濟的濃厚興趣,對做好計劃工作的躊躇滿志,這個階段是他一生中心情最好的時候。

(摘編自《湘潮》2023年第9期 李勇/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