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擦亮自貿港建設的惠民底色(人民時評)

趙 鵬

2025年10月16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逛店打卡、品牌折扣,連住優惠、多券疊加,非遺體驗、音樂派對……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海南圍繞“免稅+”推出一系列新玩法,有效滿足家庭出游、休閑度假、美食探索等多元需求,不僅釋放了消費潛力,也讓大家切實感受到自貿港建設的豐碩成果。

  當前,距離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隻有兩個月左右,封關配套政策、封關試運行等工作正加快進行。“零關稅”商品范圍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但封關運作帶來的紅利遠不限於此。搞清楚、講明白自貿港建設蘊含的發展紅利,將更好為封關運作和海南發展凝心聚力。

  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大標志性節點,封關運作將帶來海關監管、稅收征管等體系的系統性變革,對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而言同樣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機遇和紅利。比如開展境外認証改革試點,出海企業無須輾轉多國,在海南即可完成國外市場的認証流程﹔又如擴大到全島適用的“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高度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借此可以省下一大筆資金﹔再如“雙15%”稅收優惠,將不斷吸引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高附加值產業和高端人才落地海南。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系統性改善民生,從根本上說要靠發展,讓更多的群眾和經營主體從封關運作中體會到獲得感、讓自貿港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加寬鬆的貿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監管模式,有助於重塑海南的發展稟賦,從長遠看也會極大改善海南居民的就業狀況和生活條件。聚焦群眾關切,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聚焦發展短板,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優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將有新的提升。

  如果說發展是答好“民生答卷”的關鍵,那麼產業就是“起筆破題”的基礎。培育壯大種業、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以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代表的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產業,升級提質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代表的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優勢產業……產業煥新、發展向好,無論本地居民還是外來人才,都將從中受益。

  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必須配套以最高服務水平的營商環境。深化極簡審批改革,打造“審管法信”一體聯動監管服務機制,做到“無事不擾、有事管好”﹔深入推進“機器管招投標”“機器管政府採購”等改革,大幅減少人為干預因素,形成“制度剛性+技術賦能”雙驅動……以全島封關運作為契機,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將更充分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放眼全國,上海浦東新區加快“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改革,廣東深圳2025年度惠民保拓寬了住院自費、罕見病高價藥及“港澳藥械通”專項待遇保障范圍,河北雄安新區推出居家適老化改造“煥新”補貼……改革步伐越穩健,民生福祉就越多。讓改革發展更有溫度,讓民生保障更可持續,必能為新征程改革發展匯聚更強大的信心和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6日 05 版)

(責編:朱一丹、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