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明確主體責任,解決監管真空

私域直播購物,“銀發族”權益如何護(民生一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 冰

2025年10月16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61億人,老年群體互聯網普及率達52.0%。很多老年人在網上學習、溝通、購物、娛樂,但與此同時,利用技術手段設置的坑老陷阱也花樣翻新、屢見不鮮。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投訴熱點問題,主要涉及老年消費陷阱、私域引流營銷亂象等。

  劇本擺拍、賣慘誘導、AI造假、虛假人設等套路,在網購經驗比較豐富的年輕人眼中漏洞百出,卻讓很多老年人深信不疑,沉迷其中。為了逃避監管,一些商家正在轉向更加隱秘的私域電商直播領域。

  老人沉迷直播間,隱秘私域套路多

  北京市民王磊最近發現母親手機不離手,從早到晚一直看直播,還要定鬧鐘打卡,做筆記答題。

  “上個月老人突然腹痛、惡心,到醫院檢查發現轉氨酶指數高得驚人。醫生詢問近期飲食上有什麼變化,老人才說每天都在吃直播間買的山藥粉。山藥粉停吃一周后,轉氨酶就正常了。”王磊說。

  王磊原本想到平台舉報維權,卻發現母親看的直播並不在微信、淘寶、抖音等常見社交媒體或電商平台上,而是通過銷售員發過來的鏈接登錄的。原來,銷售員用送雞蛋吸引王磊母親成為會員,然后發鏈接讓老人進入直播間。“我這才知道這叫私域直播,沒有平台,沒有回放,連退貨按鈕都沒有。”王磊說。

  所謂私域直播,是相對於公域直播來說的。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直播都是公域模式,平台會對直播的商家、商品進行資質審核,確保合法合規。而私域直播一般是通過建立微信群或私聊發送直播鏈接(H5、小程序、APP等形式),邀請特定人群觀看。

  記者以客戶身份咨詢了幾家私域直播服務商,其中一家直播商的回復很具有代表性:“公域直播監管嚴、限制多、流量費貴,私域直播則啥都能干,‘錢景’非常好。尤其是針對老人的直播,很多客戶都賺到大錢了。”

  “我曾想加入母親在的那個社群,看看到底在播什麼,但發現不行。”王磊說,即使有鏈接,不用會員手機號登錄也看不了。會員身份都是老人線下領雞蛋時銷售員確認過的,隻有老人才可以入會,年輕人不行,甚至連線下店鋪的門都不讓進。

  王磊隻好用母親的手機看了幾天直播。“看直播的時間長、參與互動答題或者介紹其他老人成為新會員都能贏積分,用積分可以領紅包或者換禮品。但相比有監管的大平台,賣貨的路子要‘野’很多,不過也無外乎編故事、虛假人設、AI造假、‘托兒’現身說法、制造健康焦慮等。”王磊說。

  直播間賣的不知名品牌山藥粉價格比正規品牌類似產品貴不少,可老人就是覺得直播間的更好。“天天看直播,已經被‘洗腦’了。”王磊說。

  除了隱秘,私域直播更大的問題在於無痕。無論是向監管部門投訴還是通過法律手段維權,都需要提供完整証據。但據了解,很多私域直播都是“一次換一個鏈接”,有的直播甚至都不賣貨,只是“專家問診和科普”。如果想購買專家提到的產品,要找“專屬客服”下單。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告訴記者,私域直播的維權難點在於交易鏈條被刻意設計成“脫平台”模式,不僅規避了電商平台風控和監管要求,也使得消費者在維權時面臨証據零散、交易主體難以鎖定等問題,尤其是直播無回放、聊天可刪除、收款與發貨主體分離等做法,加大了取証和追責的難度。

  “老漂族”被盯上,“銀發陷阱”避坑難

  北京市民趙婷的家裡最近出現了很多雜牌抽紙、洗滌靈、牙膏,品相很差的“有機蔬菜包”,加了“科技與狠活”的“醬牛肉”,以及蛋黃顏色奇怪的“可生食雞蛋”。

  和王磊母親的健康焦慮不同,趙婷父母被拿捏的弱點是孤獨。趙婷向記者透露,私域直播電商公司可能把老人群體分為三類:外地戶口外地身份証號的老人、本地戶口外地身份証號的老人、本地戶口本地身份証號的老人,不同老人會被拉進不同的群裡。

  前兩類被視為隨遷老人,即隨兒女來到本地,被稱作“老漂族”。他們遠離家鄉和親朋好友,渴望被關注和關心。因此,直播間的全天候陪伴,銷售“兒女”們的早晚問候,更能觸動他們。

  趙婷說,自己的父母迷上直播后就不再去超市了,而是天天在直播間購物,像上癮了一樣。“東西是老人自願買的,也不能說都是假冒偽劣產品,就是不值那麼高價。”趙婷說,直播間主播會聊天,還經常唱歌表演,聽到他們說東西又好又便宜,父母一沖動就下單了。

  老人迷上直播后,王磊和趙婷都在反思,但他們也挺無奈。“工作忙,人到中年壓力很大,想多陪陪老人也難做到。”王磊說。

  “我充分理解老人的孤獨感,也願意花錢讓父母過得更舒心。都說銀發經濟是風口,怎麼‘銀發陷阱’也出現了呢?”趙婷說。

  王磊期待社區或正規企業能多提供面向老人的購物、旅游、學習、娛樂等活動。“真心為老年群體服務的企業,一定會非常有市場。”他說。

  專家建議,讓私域電商市場“在軌”發展

  《2024年中國私域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4年,私域電商交易規模同比增長8.69%。

  中國商業聯合會直播電商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介紹,作為銷售新業態,私域電商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但問題也較為突出,尤其是在銀發消費領域。傳統電商監管體系尚未較好覆蓋私域場景,導致一些商家利用“非公開空間”逃避責任,形成監管真空。

  曹磊認為,私域電商健康發展有利於提振消費、服務大眾,但當技術便利被異化為“割韭菜”甚至違法犯罪的工具,就需要監管、平台、行業等各方協力,在商業創新與權益保護間找到平衡點,讓其“在軌”發展。

  洪勇說,監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私域直播中各類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包括內容發布者、提供直播通道的平台、經營者等,完善老年人重點保護機制,並建立針對小額高頻案件的簡易執法和快速處置程序﹔社交平台、支付機構和雲服務商要能識別並攔截一些常見套路,針對“老年用戶+保健品”等高風險組合建立攔截模型,並提供經營主體核驗、經營資質識別和直播內容留存等工具﹔企業應做到資質、價格、售后“三公開”﹔消費者和家庭要注意堅持“四不”原則,即不因送禮入群、不看無回放直播、未驗貨不拆標、不被健康焦慮帶節奏。

  洪勇建議,監管升級可從三方面著力:一是強制要求私域直播公示經營主體信息,留存可追溯回放,確保消費者導流頁看到的宣傳、價格、贈品、退貨規則等信息和后面實際下單支付時保持一致,不能前后不一樣﹔二是建立老年消費者特別保護規則,對健康類內容前置資質審核、加強風險提示並延長冷靜期﹔三是建立跨平台黑名單與信用聯合懲戒機制,確保“以導流之名行銷售之實”時各環節主體依法同責。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王磊、趙婷均為化名)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6日 07 版)

(責編:朱一丹、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