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用(建言)

孫東生

2025年10月16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推動農業科技和裝備創新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長足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機裝備補短板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為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力支撐。但仍存在創新平台建設不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領軍企業匱乏、產業應用水平不高、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

  面向“十五五”,建議緊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需求,聚焦促創新、強企業、優政策、推應用、育人才,以科技賦能和裝備升級提升行業發展能級,助力推進農業強國建設。

  聚焦戰略所需,加快農機裝備研制等領域技術攻關。做好農業科技創新規劃、農機裝備相關規劃的編制與完善。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科技攻關優勢和中央企業戰略引領作用,強化農機裝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自主可控。著力開展原創性技術攻關,聚焦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重點方向,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農機裝備融合應用。加強農機裝備—土壤環境—動植物互作機理的應用基礎研究,布局數字化、智能化、機器人化等技術及裝備研發。

  聚焦創新提質,優化農業科技創新組織實施機制。立項階段聚焦國家戰略目標、農業科技任務,同時開門征集需求,將產業難點痛點問題作為項目布局重點。技術攻關階段遴選優勢單位,推動形成“國家隊”和“地方隊”梯次分明、優勢互補,實施科企、企科聯合模式,以高水平的管理效能促進重大成果產出。項目驗收階段以產業貢獻、用戶滿意、鼓勵創新為導向設置考核體系,營造激勵有效、約束有力、容錯糾錯的創新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區域之間的協作協調,推動項目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聚焦產業急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批龍頭型、高速成長型和潛力型農業科技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機裝備領軍企業,打造“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生態。提高企業在農業科技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決策和農業科技重大項目計劃實施等方面的參與度,支持企業牽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盟、產學研聯合體,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聚焦場景驅動,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探索運用“揭榜挂帥”、“賽馬制”、部省聯動等組織模式,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鼓勵設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持續提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效能,加大丘陵山區適用機械、經濟作物專用機械、智能綠色裝備等補貼力度。

  聚焦人才支撐,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開展本科層次農業職業教育,構建學科領域廣泛、人才結構科學、年齡梯度合理、產業支撐有力的科技人才隊伍。結合重大農業科技項目攻關需求,加強創新一線后備人才培養。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打通農業科技人才交流通道,健全產業導向的評價激勵機制,完善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機制。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支持共建聯合實驗室、示范中心等平台,提升農業科技人才研發能力。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本報記者劉博通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6日 18 版)

(責編:朱一丹、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