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院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5年10月16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新疆特克斯縣人民法院喀拉峻旅游氈房巡回法庭現場化解糾紛。 |
![]() |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天山天池風景區秋色如畫。 |
![]() |
新疆伊寧市人民法院巴彥岱人民法庭“老法官說法”調解室促成糾紛當事人握手言和。 |
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全力維護新疆社會大局穩定”“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固根本”。
近年來,新疆法院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草場牧區、鎮街村社落地生根——
在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人民法院喀拉瑪蓋人民法庭裡,喝一碗醇香的奶茶,聽一曲悠揚的冬不拉曲,傳統民俗融入了司法調解,也打開了牧民的心扉。
帕米爾高原上,“中國日落最晚”邊境法庭——烏恰縣人民法院烏魯克恰提人民法庭有個“愛國戍邊調解室”,作為基層解紛前哨,將法治的溫暖傳遞到祖國邊陲。
伊寧市人民法院巴彥岱人民法庭的“老法官說法”調解室裡,退休法官韓林憑借豐富閱歷和司法經驗,在法與情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經常被群眾“點單”……
今天,新疆各地的人民法庭已逐步從鄉村牧區拓展到城鄉接合部、中心城區、工業園區、自貿試驗區,案件類型從簡單傳統的鄰裡矛盾逐步延伸至商事領域、涉外領域。這些各具特色的人民法庭,成了百姓家門口的“連心橋”、區域協同的“惠民站”,讓天山南北處處都有好“楓”光。
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頭屯河人民法庭——
三代“古麗”法官接力調解
“古麗”在維吾爾語中意為花朵。
在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頭屯河人民法庭,有這樣一個“古麗調解室”,2017年以來,三代“古麗”法官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溫暖,在調解中消融隔閡、化解矛盾,成了當地群眾信賴的“家裡人”。
“你就把我當成你的姐妹,有什麼委屈都可以跟我說。”
古麗斯坦·斯地克是第三代“古麗”法官,對眼前的這起婚姻糾紛,她很快就找到了症結。古麗斯坦在接手該案后覺察到,當事人阿某與吐某的婚姻看上去瀕臨破裂,但細聊就會發現,其實兩人仍然存在感情基礎,只是因生活瑣事上缺乏溝通常常產生矛盾。
在“古麗調解室”裡,古麗斯坦一邊傾聽阿某和吐某的心聲,一邊則耐心幫雙方分析矛盾成因,分享經營婚姻的經驗,慢慢解開了夫妻間的心結,兩人最終重歸於好。
“聽法官的,我們回去好好過日子。”走出法院,重新牽手的阿某與吐某,不僅更加理解了對方,對未來婚姻生活也重拾了信心。
無論是鄰裡糾紛、家庭矛盾,還是勞動爭議、合同糾紛,只要來到“古麗調解室”,“古麗”法官與調解員們總能在法理與情理之間,找到那把打開心鎖的鑰匙。截至目前,“古麗調解室”已成功調處糾紛上千件,調解率高達90%以上。
這幾年,“古麗”法官們不僅自己調解,還帶出了一支由社區“古麗”組成的“石榴籽調解隊”。
“‘古麗’法官,調解婚姻家庭糾紛時,怎麼讓夫妻雙方冷靜下來?”
“作為調解員,大家可以這樣引導:比如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注重挖掘夫妻間的共同點和價值觀,在理解雙方想法基礎上提出一些具體解決方案……”
這一問一答,是“古麗”法官為特邀調解員們“傳經送寶”時的一幕。
“像石榴籽緊密相擁一樣,法庭聯合各方力量,共同發力解決糾紛。”頭屯河人民法庭庭長柯媛媛說,“石榴籽調解隊”吸納了精通多民族語言、熟悉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人員加入,還會定期開展業務培訓,讓各族群眾在矛盾化解中感受到民族團結的力量。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人民法院那拉提人民法庭——
巡回法庭開在“空中草原”
巍巍天山,莽莽綠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境內的那拉提空中草原雄闊壯美、風光醉人。
近年來,這裡的游客數量出現“井噴式”增長,各類涉旅矛盾糾紛也隨之而來。新源縣人民法院那拉提人民法庭庭長阿依特奴爾·波拉提別克就碰到了一件棘手的租馬騎游糾紛。
去年,年過七旬的陝西游客陳先生一時興起,從當地某馬隊租下了一匹馬,可沒想到騎行中馬匹突然受驚狂奔,導致陳先生從馬背上摔下受傷。送醫救治后,由於治療周期較長,陳先生決定返回陝西繼續治療,並要求馬隊賠償7萬元。然而,馬隊卻認為索賠過高,難以接受,雙方為此僵持不下。
“合法合理的訴求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阿依特奴爾介入調解后發現,一方面,陳先生無法立即提供損失費用的証據﹔另一方面,馬隊對年齡較大的陳先生未充分評估騎馬風險、未做好安全保障,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為了公平合理地確定賠償金額,阿依特奴爾咨詢了專業評估公司,確定賠償金額在4萬元左右,馬隊也表示接受。
“后續的治療費用要是不止4萬元怎麼辦?”
面對陳先生的顧慮,阿依特奴爾繼續耐心地溝通,馬隊最終同意若后期治療費用超過4萬元,將對合理部分繼續賠償,給陳先生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回去后有問題,還可以隨時網上立案、在線調解、雲上庭審,不必跑遠路。”阿依特奴爾的解答,徹底消除了陳先生的后顧之憂。
“我們將旅游巡回法庭開在那拉提空中草原上,遇到因車輛剮蹭、住宿退費、騎馬服務受傷等引起的糾紛,能靈活進行‘背靠背’調解。”阿依特奴爾說,涉旅糾紛當事人逗留時間短、辦案時間緊,對這類簡單糾紛現場調解化解是最好的方式,無法當場處置則移至巡回法庭“快調、快立、快審、快結”。近兩年巡回法庭共處理涉旅糾紛187起,其中達成和解103起,調解確認67件。
喀什地區伽師縣人民法院臥裡托格拉克人民法庭——
就地解紛護好農戶“致富瓜”
在喀什地區伽師縣臥裡托格拉克鎮,香甜可口的伽師瓜可是當地農戶的“致富瓜”。每到收獲季,往來的貨車載著沉甸甸的伽師瓜駛向全國各地。
“這瓜在車裡多悶一天,都可能變軟賣不上價。”
“瓜沒那麼嬌氣,晚幾個小時,能有多大事?”
今年7月,臥裡托格拉克人民法庭的“瓜香調解室”裡,瓜商艾某與貨車司機阿某為了備貨問題爭執不下,讓法官評評理。
之前艾某與阿某口頭約定上午9點前裝貨,要運25噸伽師瓜到四川成都。當阿某准時抵達艾某的瓜田,卻發現地裡的伽師瓜隻摘了一小部分。艾某解釋說,前一晚突降小雨,擔心瓜沾了水不耐放,想等太陽出來晒一晒再摘。可阿某卻一下子急了,心想再晚出發,路上耽誤一天就要多出1000元的租車成本,瓜悶久了還有變質風險,這筆損失最后得自己承擔。
法官艾合麥提·吉力力了解情況后,指著剛摘的伽師瓜說:“你們看這瓜皮多薄,現在氣溫30多攝氏度,貨車車廂又不通風,影響了口感,損失可不是小數目。”說著,法官又拿出民法典解釋:艾某未按時備貨,已經違約﹔阿某擔心損失是合理的,不能白白承擔風險。
當務之急是趕緊裝瓜,盡量減少延遲時間。在法官的調解下,艾某承認了自己的疏忽,並補償了阿某的租金損失。阿某也鬆了口氣:“只要能減少損失,我也可以幫忙裝瓜,爭取早點出發。”
當天下午2點半,伽師瓜順利裝車,阿某立刻出發。緊趕慢趕,伽師瓜最終運到成都時依然品相完好,收貨方滿意地按約定價格予以收購。
“我們的‘瓜香調解室’就設在瓜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裡,市場裡有了什麼糾紛能就地化解。”伽師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陳勇說,這個調解室裡既有法官提供專業法律支持,也有行業專家對瓜產業種植、銷售等提供專業參考意見,大大提高調解成功率,助力農民增收、產業興旺。
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人民法庭——
“一站式”化解口岸上的糾紛
霍爾果斯作為我國最大的汽車陸路出口口岸之一,近年來汽車出口大幅度增長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許多“淘金者”來到霍爾果斯,成為整車出口“擺渡人”。
“‘擺渡人’的工作,就是受雇駕駛出口車輛從霍爾果斯出境,完成交付驗收后,再乘跨國客運大巴返回國內,以此賺取勞務費。”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人民法庭庭長孫振超介紹,國際物流公司通常做法是委托第三人以口頭承諾的形式聯系“擺渡人”,但如果隻有口頭承諾、沒有簽協議,就容易產生勞務欠薪法律風險。
鄭某就是這樣一名“擺渡人”。依某代表某公司雇用鄭某“擺渡”,雙方口頭約定勞務費500元。鄭某依約駕車抵達哈薩克斯坦口岸停車場完成交付后,卻遲遲沒等來說好的勞務費,一氣之下便在今年起訴公司,要求支付其勞務費、誤工費。
案件受理后,考慮案件涉外、標的不大,法庭便將其轉入“速調快審”通道,並組織雙方調解。調解中,承辦法官緊扣爭議焦點,引導雙方就付款時間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公司當庭向鄭某付清了勞務費,鄭某則申請撤訴,一場涉外勞務合同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在霍爾果斯,隨著中外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涉外法律需求也隨之加大。”孫振超說,積極回應自貿試驗區司法需求,法庭也創新機制助推涉外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
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裡,霍爾果斯片區人民法庭與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共同推進中哈聯合糾紛化解平台功能提升,設立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涉外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化解各類民商事糾紛,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
哈薩克斯坦籍商人阿某拖欠合作中心商戶戴某貨款未付,戴某為此找到了中哈聯合糾紛化解平台。經平台調解組織、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涉外糾紛特約調解員組成的聯合調解組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阿某當場向戴某支付了剩余貨款。
“法庭依托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中哈聯合糾紛化解平台,實現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充分發揮首席法律咨詢專家‘高端平台’‘把脈問診’‘權威意見’等關鍵作用,聘任熟悉中哈兩國法律和習慣的涉外糾紛特約調解員參與涉外糾紛調解,為合作中心內的中外經營主體提供‘專家問診’式的調解服務,有效保障了案件調解的成功率與專業性。”孫振超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6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