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欽
2025年10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一次看似細微的標准更新,正在深刻重塑中國消費者的“奶瓶子”。不久前,《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正式實施。此后,生產滅菌乳(即貨架上常見的純奶),只能以生牛(羊)乳作為唯一原料。以往為彌補奶源不足、採用部分復原乳作為原料補充的做法,將成為歷史。
直接用生鮮乳加工的乳制品,營養價值更高,風味和口感更好。這一標准更新,將影響牛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帶來深刻的價值重塑。
新國標將顯著增加對國產高品質生鮮乳的需求,有助於穩定奶價、保障奶農收入,並引導行業更加重視奶源基地建設,促使企業與奶農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這一新規也要求生產企業從源頭上確保“純牛奶”的純正性,對消費者更友好。
為何我們有底氣向復原乳說“不”?自信,源於全產業鏈實力的提升。2024年,我國奶類產量達4155.5萬噸,穩居世界第四。產量托底的同時,品質也有飛躍。生鮮乳的乳蛋白、乳脂肪等核心營養指標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農業農村部連續16年對生鮮乳抽檢,合格率均在99.9%以上。
奶業的量質齊升,背后有科技的硬支撐。從“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種植推廣,到奶牛良種“芯片”的自主培育,再到智慧牧場的普及,科技已成為奶業提質增效的核心引擎。在內蒙古的智慧牧場,奶牛排隊走上轉盤式擠奶機,全程無需人工介入。全國百頭以上奶牛的規模化養殖比例已達78%。由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澆筑的堅實地基,托舉起此次標准躍升。
滅菌乳生產工藝的調整,是一場蓄勢已久的產業突圍。它標志著,中國奶業走出奶源短缺時期,邁向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從供應端看,近年來,我國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與進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稅價格差距已很小,調整標准對奶業供應影響不大。從需求端看,人們對健康營養的要求提高,個性化需求增加,牛奶的消費場景也變得更加多樣。除了茶飲等常見產品,針對控糖、助眠等細分需求的產品不斷推出。有的地方將牧場與門店直連,提供“鮮奶+烘焙”的一站式早餐方案﹔有的農牧企業則發展“牧場+觀光+銷售”模式,將牧場變為研學基地,提升產品附加值。
也要看到,中國奶業邁向更高品質的征程,仍面臨諸多考驗。當前,我國人均牛奶消費量遠未飽和,市場潛力巨大,還存在“液態奶過多,干乳制品過少”“常溫奶佔據主流,低溫奶發展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這是挑戰,也是潛力所在。
推動消費模式從單純喝牛奶向喝奶與吃奶制品並重轉變,大力發展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已成為破解原奶季節性波動、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的關鍵路徑。過去5年,國內奶酪消費量增長120%,展現了這一轉型的巨大潛力。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持續優化供給結構,站上新台階的中國奶業,仍有廣闊發展天地。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牛奶生產標准的調整中,國家對食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民生關切的重視充分彰顯。瞄准民生需求,堅守質量標准,強化科技賦能,做好從源頭一棵草、一頭牛的精耕細作,到終端一杯奶、一塊酪的精心打磨,中國奶業將贏得更有韌性、更富活力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7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