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以更長遠眼光看亞太發展,開放合作將始終是塑造地區未來的關鍵力量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時代挑戰交織疊加,亞太地區何去何從?國際視線聚焦即將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探尋亞太合作的走向,把脈地區發展的未來。
一組數據提供思考切入點:人民日報社近期發布的《活力亞太——亞太地區16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本國受益於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的發展合作,75%的受訪者支持本國更加積極深入參與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的各項合作,半數以上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發展正走向“更開放合作”。
數字背后,是人心所向,亦是潮流所趨。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涌動,為何人們對開放合作的信念依然堅定?答案,鐫刻在歷史的脈絡中,也折射了現實的需要。
開放是亞太合作的生命線。冷戰結束以來,亞太地區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大融通,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亞太奇跡”背后,是地區各方對經濟全球化的自覺融入,是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各方共同唱響開放包容這一亞太合作主旋律。
亞太經合組織誕生於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逐漸勃興之時,始終是開放合作的推動力量。從茂物目標到布特拉加亞願景,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雙輪驅動”,到日漸重視互聯互通、綠色轉型、維護產供鏈暢通等新興議題,亞太經合組織為促進區域互利共贏合作、改善地區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過去30余年,亞太地區平均關稅水平從17%下降至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七成﹔地區人均收入翻了兩番還要多,10億人口成功脫貧,為人類進步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保護主義成為地區發展最嚴峻挑戰之一,各方錨定開放合作,積極探索應對之道。正如智利總統博裡奇所指出,“各國應堅持自由貿易和互利共贏,貿易不應隻服務於一國私利,發動貿易戰沒有出路。”
近日,來自秘魯錢凱港的第八屆進博會展品順利抵達上海,陶制品、羊駝毛制品等南美特色產品跨越太平洋,開拓中國大市場。一條航線,不僅聯通產地與市場,更展現對開放理念與機遇的把握。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議定書即將簽署,越來越多經濟體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堅實行動,彰顯變局之下各方的開放決心,增強共同應對風險的能力。
中國東盟合作節節攀升即是例証。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總值為5.57萬億元,增長幅度達到9.6%。相互助力、同舟共濟,才能在風高浪急時把穩航向、破浪前行。
習近平主席指出,“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以更長遠眼光看亞太發展,開放合作將始終是塑造地區未來的關鍵力量。
發展轉型,增添開放合作的動能——
創新是打破增長瓶頸的鑰匙,綠色是時代的發展底色。積極推進創新合作、綠色合作,不斷為亞太開放合作打開增量空間。
在馬來西亞,中國企業助力當地打造區域性新能源汽車制造中心﹔在印度尼西亞,雙方共建綠色產業鏈,推動電池產業發展﹔在智利,中國綠色技術賦能清潔能源與電動交通發展……以創新為引領、綠色為紐帶,產業鏈新生態正在亞太悄然成形。
從跨境電商到數字貿易,從綠色金融到智慧城市,方興未艾的新技術、新業態,驅動亞太合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普惠包容,夯實開放合作的基礎——
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亞太合作要行穩致遠,必須樹立普惠包容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所有成員共享共榮。
不久前,中國援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旱稻項目永久性示范基地正式落成。一株菌草,助力當地農民增收﹔旱稻技術,帶來糧食增產與減貧雙重效果。巴新總理馬拉佩表示:“中方幫助巴新實施菌草旱稻項目取得顯著成績,在巴新農業和減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聚焦發展,彌合鴻溝,才能讓所有成員都更好融入區域發展格局。亞太各方應進一步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加大對發展中經濟體和弱勢群體的支持,共同做大並分好經濟發展“蛋糕”,讓地區合作的大船駛向更開闊未來。
完善治理,護航開放合作的未來——
各國發展離不開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誰也不能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抵制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是各方發展的剛性需求。阻滯甚至拆解亞太地區長期形成的產業鏈供應鏈,隻會使亞太經濟合作走入“死胡同”。作為世界經濟中的大塊頭,亞太理應展現大擔當,帶頭維護全球經貿規則。
面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動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開放合作的環境需要各方攜手維護。“東盟必須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以經受住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澳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公平、自由貿易”“新方願同中方積極溝通協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一段時間以來,地區各方直面挑戰、果斷發聲,不斷匯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共識與力量。
“建設可持續的明天”,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契合時代之需。各成員聚首韓國之際,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亞太地區繼續勇立潮頭,為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發揮更大作用。
浩瀚的太平洋,見証了亞太地區因開放而興的輝煌過往。站在地區發展又一個十字路口,各方理應恪守合作初心,順應歷史大勢,攜手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為地區人民和全球發展貢獻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7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