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
本报记者 罗艾桦
2025年10月14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从手工作业到机器生产,从无序混乱到有序整洁,从孤立分散到互联互通……我们的使命是让工业制造更美好。”这句话诠释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的追求。
2001年,吴丰礼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东莞一家企业做销售;2007年,他创办拓斯达,生产注塑机周边设备。
后来,吴丰礼紧跟发展趋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军智能制造领域。“十年磨一剑”,2017年2月,公司成为广东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器人骨干企业。
创业初期,吴丰礼在拜访客户时和一名班组长掰手腕,对方的手伸出来却只有4根手指。“工作中经常接触机器,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只少一根手指已是万幸了。”对方轻描淡写的话语,却让吴丰礼深受触动。当时,国内市场的机械手多是进口的,价格高昂、维护困难,中小企业难以负担。从那时起,吴丰礼下定决心研发国产机械手,让工人远离危险和伤害。
此后一年多,吴丰礼跑遍各地拜访行业专家,组建技术团队。随着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机械手落地,拓斯达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国产替代,更将成本控制到进口设备的1/3。
创业10多年来,吴丰礼带领团队,围绕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核心智能装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汇聚专业人才,构建起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目前,企业已掌握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研发制造的机器人不仅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还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和国际巨头“并肩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5.6万套,市场销量达30.2万套。拓斯达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已得到广泛应用,质量不输国外品牌,价格还更实惠。
当下,全球机器人产业正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跃迁。传统机器人靠编程执行指令,而搭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能感知、学习、自主决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帮助机器人实现从“体力”到“脑力”的升级,是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融合发展方面,拓斯达研发的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实现了从硬件到算法的全链条国产化;双臂智能机器人已落地应用,轮式移动类人形机器人也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此外,依托自主研发的控制算法以及本体结构优化,拓斯达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标准循环时间仅0.24秒,跻身行业先进水平,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
“我始终坚信,民营经济的根在实业、魂在创新。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秉持长期主义,坚持科技创新,专注实业、精耕企业、打磨产品,通过资源整合、场景落地和生态协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吴丰礼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4日 10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